07 March 2020

美麗的錯配(三) Alexandre Tharaud: Versailles



Rameau "I. Prélude" from Premier livre de pièces de clavecin
Rameau "V. Le Rappel des oiseaux" from "Suite en mi" (Pièces de Clavessin)
Visée / Tharaud "IV. Sarabande" from "Suite No. 9" (Livre de pièces pour la guitare)
Rameau "VIII. Tambourin" from "Suite en mi" (Pièces de Clavessin)
Royer "L'Aimable" from Premier livre de pièces de clavecin
Rameau "VII. Gavotte et six doubles" from "Suite en la" (Nouvelles suites de pièces de clavecin)
D'Anglebert "Sarabande 'Dieu des Enfers'" from Pièces de clavecin
Royer "XIV. La Marche des Scythes" from Premier livre de pièces de clavecin
Rameau "Viens, Hymen" from Act I of Les Indes galantes *
Royer "IV. Premier et deuxième Tambourins" from Premier livre de pièces de clavecin
F. Couperin "V. Les Ombres errantes" from Quatrième livre de pièces de clavecin, Vingt-cinquième Ordre
Duphly "V. La Pothouïn" from Quatrième livre de pièces de clavecin
Rameau / Roques "XIV. Les Sauvages" from "Suite en sol" (Nouvelles suites de pièces de clavecin) +
D'Anglebert Chaconne
D'Anglebert "Ouverture de Cadmus et Hermione de Lully" from Pièces de clavecin
F. Couperin "IX. Passacaille" from Second livre de pièces de clavecin, Huitième Ordre
D'Anglebert Fugue grave from Pièces de clavecin
Duphly "VIII. La de Belombre" from Troisième livre de pièces de clavecin
Lully / Tharaud "Marche pour la cérémonie des Turcs" from Le bourgeois gentilhomme
Balbastre "XII. La Suzanne" from Premier livre de pièces de clavecin
D'Anglebert Variations sur les folies d'Espagne

Alexandre Tharaud, piano
* Sabine Devieilhe, soprano
+ Justin Taylor, piano

Erato



講到口臭都要講:用鋼琴彈古鍵琴作品,一百個死九十九個。古鍵琴與鋼琴發音原理不同,前者按鍵撥弦,後者按鍵敲弦,產生的迴音、延音的程度、音量的控制統統不同。古鍵琴本身的音質很薄,早期多為其他樂器伴奏之用,在弦樂或人聲後面像魯特琴 lute 或結他般彈些 broken chord。古鍵琴都算是過渡時期的產物,前身有音程短的小型 virginal,之後有曾經介紹過的 tangent piano,再之後就是古典時期的 fortepiano 和鋼琴。有鋼琴的年代,作曲家都忘掉古鍵琴,差不多完全沒有人寫古鍵琴音樂,所以傳統的古鍵琴音樂大都來自十八世紀,直至去到二十世紀才有主流作曲家復興寫古鍵琴音樂。古鍵琴作品與當時的風格有大量潛規則,樂譜的音符只是基本盤,演奏者需要即興演奏扭轉樂譜,彈大量裝飾音或調整節奏去令樂曲更加生動、音層更加豐富、延長和弦等。很多時都沒有指引教人怎樣處理這些裝飾音,有時作品甚至只提供一些叫 figured bass 的數字給演奏者自由發揮,嚴肅看待是一門高深學問,卻是巴羅克音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鋼琴不能複製古鍵琴的粗糙感,用十九世紀的樂器演奏十八世紀的音樂,合理程度等於用電子琴彈蕭邦。大部分用鋼琴演繹的巴羅克鍵琴音樂都很難聽,尤其是那些用浪漫時期風格去彈的人,用太多 pedal 或 rubato,煽情到一個點。難聽有很多原因,用鋼琴彈那些裝飾音很難彈得好,力度難控制之餘聽落亦非常凌亂。大聲變噪音,小聲沒生氣,而鋼琴的低音太強勁,高音太尖銳,令作品的音質失平衡。Glenn Gould 彈巴赫彈得好嗎?有時我覺得他為抑壓鋼琴的音色而彈得太似機關槍。Horowitz 彈 Scarlatti 很傳奇嗎?又好像太沒朝氣。當你聽過 Pierre Hantaï 用古鍵琴彈同樣作品,你就意識到接近九成用鋼琴演奏巴羅克作品的人都在浪費青春,那種爆炸力、釋放感及自由度是綱琴模仿不到的。若你要在鋼琴找爆炸力、釋放感及自由度,請彈蕭邦

一百個中的第一百個就是奇葩。能夠用鋼琴彈巴羅克音樂彈到有宮廷式優雅的,我只想到 Marcelle Meyer 及這位 Alexandre Tharaud,他倆拿捏到巴羅克音樂的細膩與鋼琴豐富的音色之間的平衡。2015 年我介紹過:「Alexandre Tharaud 這位長得像二十五歲的五十歲大叔作風低調且行徑古怪,他[當年]的網頁令人不安,[當年的]Instagram 令人心寒。他的演奏風格一致到他的每張專輯音質差不多都是完全一樣:冷豔、乾涸、清澈透明、乾淨俐落、爽快、理性卻又有種帶有童真的自然感。所以他的 Ravel 大受好評。更為人樂道的是他的巴羅克專輯,他的 Rameau 《組曲》、Couperin 專輯或 Scarlatti 奏嗚曲專輯都是那麼別樹一格令人難忘,你會十分佩服他的精銳指法,更重要的是你會覺得他的奏法自然到很理所當然,好像這些作品就是為鋼琴而寫的。」

說來奇怪,當年認識 Alexandre Tharaud 是因為在唱片店碰到他的 Rameau 專輯,很喜歡封面相片的顏色及構圖(當時在學攝影),價格相宜就買了專輯。中學買唱片的原因真兒嬉,但誤打誤撞就發現了這位奇才。更奇怪是,我一開始聽他的 Rameau 沒有太大感覺,反而是他的 Ravel 令我最終走去學《Jeux d'eau》及《Le Tombeau de Couperin》,並因為後者而走去重新留意(法國)巴羅克鍵琴音樂。《Le Tombeau de Couperin》令我認真對待巴羅克各種舞曲的風格,所以我近年有興趣學巴赫的《Partita》及《The Well-Tempered Clavier, Book I》(雖然是鋼琴)。Rameau 及 Couperin 的樂譜可是十分昂貴。

《Le Tombeau de Couperin》中的 Couperin 指的是 François Couperin,是「太陽王」路易十四皇朝中其中一位最顯赫的作曲家。像盛世的唐朝般,大革命前的法國大興土木,皇室生活極度奢華,同時造就不少藝術及哲學急促發展。當時可以印刷出版的人大概都是有背景的人,所以現今回望當時的作品,大都與皇室有聯繫。【Versailles】這專輯就收錄了路易十四至十六皇朝時期中最灸手可熱的幾位作曲家筆下不同風格的作品。

專輯收錄的八位作曲家,以時間順序的話,是 d'Anglebert、Lully、Visée、F. Couperin、Rameau、Royer、Duphly 及 Balbastre,橫跨一個世紀,其中幾位只以古鍵琴作品留名於世。D'Anglebert 與 Balbastre 的差距大概如 Henry Ford 與 Elon Musk,Jean-Henri d'Anglebert 的曲風與格式接近傳統巴羅克一貫的風格,例如專輯收錄的 overture、chaconne、variation、sarabande、fugue 等,關於他的生平記載不多,只知道他是古鍵琴的先驅,曾經為皇室出任古鍵琴手,比巴赫早五十年用古鍵琴寫 counterpoint,早 Lutosławski 三百年玩偶然音樂,是最早在同一樂器榨盡音層發展的其中一人。之後嚴肅的框架慢慢被打破,音樂風格亦因 Rameau 而開始變得戲劇性,所以這專輯大體是逆時而行,卻反而由淺白慢慢走回深奧。

François Couperin,人稱「Couperin the Great」,d'Anglebert 的繼任人,曾出版書籍教授古鍵琴彈法,到現在仍然是 reference,他是最早為作品起副題的其中一位作曲家,奠定法國音樂往後三百年描繪性的特質,作品《Les Baricades Mistérieuses》乃劍橋音樂系學生入門必修作品。四本古鍵琴作品集,收錄二十七組作品,風格多變,由多聲部作品走到如像 toccata 般子彈式彈奏的《Le Tic-Toc-Choc ou Les Maillotins》或雙鍵琴作品《Muséte de Choisi》及《Muséte de Taverni》。Tharaud 於 2007 年曾經灌錄一張 Couperin 專輯,所以在【Versailles】中 Couperin 只以過場形式出現,Tharaud 重錄兩首慢版、比較深沉、幽暗的作品,為專輯提供一些喘息空間。

Jean-Philippe Rameau,與 Couperin 齊名,為當年最著名的作曲家之一,早期以古鍵琴作品及樂理理論見稱,卻在五十歲之齡開始寫歌劇,並成為法國音樂歷史上其中一位最顯赫的歌劇作曲家。據聞性格非常古怪,完全缺乏社交技巧,與傳奇哲學家 Rousseau、d'Alembert(沒錯,在數學及物理教科書見到那位)及 Diderot 鬧翻。他於歌劇作品重用自己的古鍵琴音樂,再用古鍵琴抄寫自己的歌劇作品,所以他的古鍵琴作品與歌劇環環相扣。他的非歌劇作品充滿戲劇性,娛樂性十足,而他歌劇中的樂團編曲之豐富及敘事性,使某些音樂家認為他比 Haydn 更早有交響曲思維,指揮家 Marc Minkowski 更用他的歌劇作品拼湊出一首「幻想交響曲」,乃又一張奇盤。Tharaud 早於 2001 年已錄製 Rameau 專輯,今次他重錄了兩首作品及四首新作。

Joseph-Nicolas-Pancrace Royer 乃此專輯的最開心大發現,我亦因而成為他的粉絲並立刻走去買樂譜及其他專輯。他是皇室的古鍵琴教師,亦在巴黎歌劇院擔任要職,寫下六齣歌劇。樂譜前言指出,他與 Rameau 是競爭對手,兩人曾經在酒吧發生爭執。他現今最著名的作品基本上只有這一本十四首的古鍵琴作品,Royer 自己形容作品「易變,從柔和到活潑,從簡單到巨大的噪音,並且在同一作品中相繼出現」(Google translate, "susceptibles d'une grande variété passant du tendre au vif, du simple au grand bruit et cela successivement dans le même morceau")。的確,Royer 用盡古鍵琴可(正常)產生的聲響寫出幾首頗極端的作品,其中專輯沒有收錄的《Le Vertigo》的聲量程度可媲美 Xenakis 的古鍵琴作品及現代重金屬音樂。十四首作品,有受歌劇薰陶的作品,有傳統舞曲,亦有純鍵琴原創作品,Tharaud 在各範疇選一首,其中《L'Aimable》的連綿拍子分佈好比 Schumann 的 cross-rhythm、Messiaen 的 non-retrogradable rhythm 及 Ligeti 的 fractal rhythm 的前身,而《La Marche des Scythes》更瘋狂,在一首看似普通的迴旋曲中,用六個小節寫盡所有 church mode、比莫扎特及貝多芬早 M 年玩交叉手用盡全鍵盤的兩端、比蕭邦早 N 年玩 arppeggio 海、比 Saint-Saëns、Ravel 及 Debussy 早 P 年玩法式 toccata(P > N > M),一字記之曰:喪。

Jacques Duphly 是一位古鍵琴家,曾出版四本古鍵琴作品集,之後一直神隱。外界對他認知不多,最著名作品是《La Pothouïn》, Tharaud 曾經在 Couperin 專輯中以 encore 形式錄過一次。Claude Balbastre 乃專輯中最年輕代表,為當時音樂界的名星,橫跨法國大革命至古典時期,專輯單一首作品已經顯出 fortepiano 對那個時期的鍵琴音樂寫法的影響,作品尤其突顥大聲與小聲的分別。

另外兩位前輩,Jean-Baptiste Lully 乃合唱團界及歌劇界舉足輕重的人物,當時義大利及法國之間的競爭導致他的音樂風格至名字(Lulli 或是 Lully)都是政治正確的議題,他指揮時弄傷自己的腳掌而染病身亡,乃音樂歷史上最可憐之事之一。Robert de Visée 是宮廷中的撥弦樂器家,主力 lute、guitar 及 theorbo。兩位在專輯中都以客串形式出現,原因之後再談。

作為聽眾,我自己偏向喜歡完整聽一組作品,像 Tharaud 之前的 Rameau 專輯般,一次過聽一套組曲才明白作品的定位及寫法,所以我一開始見到曲目時其實沒有興趣買專輯,看小冊子才明白他抽絲剝繭的用意。這專輯旨在探討兩個傳統:一)古鍵琴在法國巴羅克音樂的角色;及二)用鋼琴彈巴羅克作品。

都說古鍵琴是過渡性的樂器,一開始用於伴奏,Rameau 的《Viens, Hymen》就是其中一個例子,之後作曲家用古鍵琴去改編其他樂器的作品或是歌劇作品,Tharaud 就用 Visée 及 Lully 的作品在鋼琴執行這方面的傳統。之前提到,Rameau 及 Royer 的作品本身都與歌劇唇齒相依,所以專輯就不斷對比歌劇化的作品及絕對音樂作品。在絕對音樂的範疇中,有之前提到的 d'Anglebert 作品,Couperin 的 passacaglia,tambourin 也是少不免。而巴羅克音樂不可能缺少變奏曲,Rameau 多次扭轉那首 gavotte 固然精彩,但專輯最後的 d'Anglebert 變奏曲亦用上巴羅克音樂一個非常重要的傳統。D'Anglebert 用的主題叫《La Folía》,是當時的一個「standard」,人人都用的主題。熟識早期音樂的朋友有可能數得出不少著名用上《La Folía》的作品,例如:Corelli《小提琴奏鳴曲 Op. 5 No. 12》(及之後 Geminiani 二次創作的《Concerto grosso No. 12》;Rachmaninov 的《Variations on a Theme by Corelli》所指的主題其實是《La Folía》而不是 Corelli 的 Op. 5/12)或 Vivaldi《奏鳴曲 Op. 1 No. 12 RV 63》。D'Anglebert 應該是其中一位最早期在鍵琴上變《La Folía》奏的作曲家,非常精彩及富創意的作品。

對比 Tharaud 之前的巴羅克錄音,他今次是完完全全豁出去,摒棄巴羅克演奏那份嚴肅的包伏(其實他的 Scarlatti 錄音也很瘋狂,我聽過的鋼琴錄音中只有他彈到那西班牙 flamenco 的味道),有幾首作品差不多去到爵士即興的地步。他能夠打破固有用鋼琴複製古鍵琴的思維,用鋼琴的音色去彰顯作品的色彩之餘,仍保留巴羅克音樂那份輕盈、清新、清脆、戲劇、優雅脫俗感。Rameau 那首《Gavotte》的最後一個 double,bassline 誇張到一個接近 Daft Punk 的地步,就算是 HIP 樂團也未必去得那麼盡。Royer 的《La Marche des Scythes》是一首迴旋曲,主題重複足足十次,他能夠扭盡六壬,突 bassline、轉速、加或減裝飾音、扭節奏、玩不同 sostenuto 等,去奏出十個完全不同的聲效,極神奇。慢版樂章更有磁力,兩首 Couperin 有莊嚴優雅感,Duphly 的《La Pothouïn》可以彈 walking bass 彈到有娛樂性。整張專輯的演奏如呼吸般自然,那些裝飾音、造句等已在 Tharaud 的 DNA。略嫌畫蛇添足的是 Rameau 的《Les Sauvages》,雖然原版聽得多到悶,但也不需要弄個雙鋼琴版,太突兀。

這又是一張奇盤。如果你覺得巴羅克音樂沉悶、用鋼琴彈巴羅克音樂難聽或巴羅克音樂只有巴赫的話,請聽這專輯。因為美麗的錯配,十七世紀從沒有這麼新鮮過。



官方宣傳片: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