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December 2010

2010 年度最愛:總結



二零一零年的聽音樂習慣很奇怪。當了研究生之後,心理變化很大。不是極端情緒化的那種,但要在不同的 mindset 下工作,因而給了自己很多理由去發掘不同的音樂,例如做實驗時要聽 active 一點的(如:上原廣美的【Place to be】),計數時要聽任性一點的(如:魏如萱的【優雅的刺蝟】),讀 paper 要一點靜態的(如:Dvorak 《String Quartet No. 11》),回家後 wind down 又要聽一點值得細膩的(如:Charles Lloyd Quartet 的【Mirror】)。如是者一年就 sample 了很多好音樂,大滿足。

上年八月開始的 classical sabbatical 一直延續到今年六月,所以頭半年我都沒有刻意去聽古典音樂。不用去想 musical structure,不用去找歷史,基本上 switch off 大腦,這樣一來就騰空很多空間去發掘一些 feel-based 的音樂,例如爵士音樂--這段時間帶來了不少 Bill Evans 和 Thelonious Monk。但最大得著的是這個聽音樂的 mindset feed back 回古典音樂的世界。

怎樣解釋呢?聽古典音樂久了,尤其是現代的作品,有時會令思想變得很學術,要分析這樣分析那樣,樂器分佈是怎樣的、與該作曲家的其他作品有甚麼關係等等,這本身也是聽音樂的樂趣之一,但太專注 fine details 有可能就忽略了表面或簡單的東西,有時聽音樂只不過是 just to have fun,不用這一年時間抽身出來我想我還停留在一個胡同內。最後呢?我估不到 Brahms 的《鋼琴五重奏》和《三號弦樂四重奏》會是我九月熱播的作品,而我亦可以坐定定學完整首《Jeux d'eau》,這是一個奇妙的 mental transition,好像有個結被解掉了一樣。我想在不久的將來我可以坐定定聽 Bruckner 吧。

爵士音樂的話,仍然是在探索階段,不過開始有點頭緒知道各式基本玩法是甚麼,給我一點時間吧。

寫了這個 blog 一年多,都算充分達到當時想定期寫長篇碟評的目標,不過平均一個月一篇的進度有點慢。重讀今年所寫的,文筆還是很不濟,既詞不達意又缺乏詞彙。多年沒有用中文寫作了,仍需練習練習。



榜上沒有提到的、舊作及其他滄海遺珠
其實今年聽了不少舊作,但不在此詳評了,有興趣的朋友問我吧。

Brahms: Handel Variations, Two Rhapsodies, Op. 79, Piano Pieces Opp. 118 and 119 (Perahia / Sony) [amazon]
Janáček: String Quartets Nos. 1 and 2; Martinů: Three Madrigals (Emerson SQ / DG) [link]
Salonen: Helix, Piano Concerto, Dichotomie (Bronfman / LAPO / Salonen / DG) [link]
Stravinsky: Pulcinella, Symphony in Three Movements, Four Etudes (CSO / Boulez / CSO Resound) [link]
Szymanowski: Violin Concerto No. 1, Symphony No. 3 (Tetzlaff / Davislim / WPO / Boulez / DG) [link]
Hélène Grimaud: Resonances (DG) [official website]

Cannonball Adderley: Somethin' Else
Hanjin: Raw Jazz
Hiromi: Brain
Keith Jarrett: Radiance
Thelonious Monk: With John Coltrane

何韻詩:Ten Days in the Madhouse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