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July 2018

格魯吉亞的羅密歐與茱麗葉 Prokofiev: Violin Concertos Nos. 1 and 2; Batiashvili / COE / Nézet-Séguin



Prokofiev (arr. Tamás Batiashvili) "Dance of the Knights" from "Romeo and Juliet"
Prokofiev Violin Concerto No. 1
Prokofiev (arr. Tamás Batiashvili) "Grand Waltz" from "Cinderella"
Prokofiev Violin Concerto No. 2
Prokofiev (arr. Tamás Batiashvili) "Grand March" from "The Love for Three Oranges"

Lisa Batiashvili, violin
Chamber Orchestra of Europe
Yannick Nézet-Séguin, conductor

Deutsche Grammophon 479 8529



普羅哥菲夫 Prokofiev 的作品我從小聽到大,試問有甚麼兒童古典音樂專輯是沒有《Peter and the Wolf》的?是有點以偏概全,但常見接觸 Prokofiev 作品的次序是《Peter and the Wolf》,然後是那些著名的芭蕾舞旋律,如《Romeo and Juliet》、《Cinderella》等,之後是炫技的《第三鋼琴協奏曲》(大抵都是 Martha Argerich)及《第二鋼琴協奏曲》,然後彈琴的朋友會留意那幾首戰爭奏鳴曲(大抵都是 Horowitz 或 Kissin),喜歡聽交響樂的朋友會聽《第五交響曲》(大抵都是 Karajan),再 backdate 到《古典交響曲》(第一),之後是《第六》,又去查他與史太林的恩怨等……

這樣一數,已經點出 Prokofiev 的多個面孔。正因如此,多年來,其實我對 Prokofiev 的印象都很零碎。到底個別作品以外,宏觀來說,Prokofiev 是一位怎麼樣的作曲家呢?Prokofiev 的作品大都充滿快速的旋律,激昂的節奏,大幅度的跳躍,是炫技的不二之選。無錯,誰都曾經 loop 過那兩首鋼協,青少年時期聽古典音樂都會挑些火爆的作品來炸機刺激一下腎上腺。但當你拿譜看時,你會發現 Prokofiev 和好幾位俄羅斯/蘇共作曲家的作曲手法(表面)其實很單純。一切耀眼的火光有可能都只是建基於四個小節用同一個 chord 加一點 chromaticism 走上走落,炫技實則與練 scale 無異。

當你學懂深入地聽古典音樂時,你會漸漸覺得純炫技的作品非常膚淺,因為任何 trained monkey 都可以踩鋼線,任由你用二十隻手指彈四十個音最終都只是不斷 I - ii - IV - V7 - iv,聽第三次就已變成嗓音。偏偏這些演奏方式最賣座,所以此等錄音長賣長有。我不明白為何有人可以聽一世 Rachmaninov,但,hey,或者煙花都是迷人的。

問題在於,Prokofiev 是否一位純炫技的作曲家呢?如果你有讀過任何 Prokofiev 的生平的話,他早期給人的印象是一個十分典型的傲慢天才。他會自己寫一首協奏曲去參加鋼琴比賽玩串派對。他當時是贏家,但認真聽這首作品的話,除了 show off 之外其實作品沒有太大價值。這首《第一鋼琴協奏曲》煩人的重覆程度與貝多芬《第一鋼琴協奏曲》的 C major rondo 不相伯仲。他的性格,加上他自己本身都是出色的鋼琴家,及他當時的經濟需要,令他寫了不少這類作品。

當年自己都因為鋼琴考試而挑了炫技的《第三鋼琴奏鳴曲》來學,亦因而走去找不同的文章來讀。其中有趣的是 Peter Donohoe 在 Boosey and Hawkes 版樂譜中的序指出,其實 Prokofiev 的作品壓根兒都是十分浪漫的,只是這份鐵漢柔情也許只是被他一般的形象及他後期二戰時期的作曲風格遮蓋著。怎樣浪漫呢?抽絲剝繭去聽的話,Prokofiev 寫了很多悠揚的旋律,但這些旋律很多時都被軍事般的節奏或雙(多)調性的和弦扭到模糊。在鋼琴作品中,這些旋律極有可能在一系列的八個音、ff 聲浪的大 chord 中隱隱偷生而不被察覺,要彰顯這些旋律技巧上是十分困難。在他的交響曲中,旋律多在不同的樂器中週旋,比較少一把聲音獨挑大樑,又是另一個世界。要去發掘 Prokofiev 音樂中獨唱者的浪漫,除了聽他的聲樂作品,就只有聽他的其他協奏曲。

DG 剛剛就推出了 Lisa Batiashvili 的新專輯,收錄了 Prokofiev 的兩首小提琴協奏曲。來自中亞國家格魯吉亞的 Lisa Batiashvili 是近年冒起得最快的小提琴家之一,她出生於音樂世家,舉家早年移民德國並從小主攻小提琴,十六歲時已贏得國際西伯流斯小提琴比賽第一名,而 Sibelius 的小提琴協奏曲亦從此成為她演奏的代表作。2013 年曾經在現場聽過一次,簡直是驚為天人。她演奏突出之處,不在於她能夠駕馭困難複雜的樂章並且不斷炫技,反而正正就是相反,她能如履平地般解決所有技術上的挑戰並抽出樂章不明顯的情感再加以彰顯。識聽一定要聽她 2011 年的【Ecohes of Time】專輯,當年我亦選了這專輯為我的十大,那是我聽過 David Oistrakh 之後最精彩的 Shostakovich《第一小提琴協奏曲》。但【Visions of Prokofiev】這張專輯優秀之處不止於 Lisa Batiashvili 的演奏風格,協奏的 Chamber Orchestra of Europe 多年來受 Abbado、Harnoncourt 及 Bernard Haitink 的領導洗禮,演奏古典時期的悠揚作品尤其得心應手。他們將這份雋永帶到 Prokofiev 的世界,與 Lisa Batiashvili 一同勾出 Prokofiev 硬朗形象以外的感性。聽這張專輯有如發現新大陸,是一份難得的喜悅。

不過,話雖如此,如果你從作曲手法角度去看,在創新的層面上,這兩首協奏曲都是大倒退,尤其是第二首。《第二小提琴協奏曲》基本上用一條主旋律由頭帶到尾,第二樂章簡單的 pizzacato 伴奏令作品差不多變成電影音樂,「浪漫」到一個接近完全不需用腦去聽的地步,你會覺得這應該是一首 Korngold 多過一首 Prokofiev,因為怒漢是不可能如此深情的。Batiashvili 有在宣傳片指出,《第二》與《羅密歐與茱麗葉》只相差一個 opus number,所以本質上兩首作品非常接近。至於《第一》則是早期的作品,就如《第三鋼琴奏鳴曲》或《第三鋼琴協奏曲》般,在相對短篇幅內填滿了許多短小但濃度高的念頭,炮轟式射向聽眾,由獨立詠唱跳到集體民族舞跳到軍事節奏都只是幾十秒之間的事,這是一首瘋狂的炫技作品,尤其是第二樂章。這兩首協奏曲都在不同的音域作大篇幅演奏,可以展現出獨奏者處理不同音質的敏銳度。Lisa Batiashvili 及 COE 好像亳不費力就完成兩首作品,如果你不集中聆聽,你或許不知道原來作品多考工夫。作品本身或許不算非常破格,卻比大部分 Prokofiev 作品動人。專輯亦收錄三首由 Lisa Batiashvili 父親 Tamás 編曲的 Prokofiev 芭蕾舞作品選段,屬於 encore 性質。

由【Echoes of Time】開始,再到之後的 Brahms、Bach 及 Tchaikovsky 和 Sibelius,現在有這張【Visions of Prokofiev】,張張都是優秀之作,Lisa Batiashvili 基本已經是質素保證。她近期巡迴演奏 Szymanowski 的《第一》,亦是我非常喜歡的作品,希望她會灌錄,或者大家可以幫手和我一同在 Instagram 留言要求……



官方宣傳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