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 March 2010

Pierre Boulez 85 特輯(二)



(二零零八年四月三十日,攝於倫敦 Barbican)


一、生平及作品
二、指揮家及專輯選
三、個人評價

上次用了很大的篇幅去介紹 Boulez 這位作曲家,但其實在近代音樂史上,Boulez 還是一位舉足輕重的指揮家。我第一次聽 Boulez 的,是 Berio 的《Sinfonia》,之後是他在 DG 指揮 Stravinsky 的《The Rite of Spring》和《The Firebird》(1910)。當時我聽慣了 Bernstein (Sony) 和 Stravinsky 自己指揮的版本,一聽 Boulez,心想,為甚麼這傢伙的錄音能夠將那麼複雜的樂章演奏得那麼清楚細膩,將每一種樂器的部份、每一個節奏、大細聲平衡都發揮得淋漓盡致,清楚無遺的表現出樂曲的 texture?是 DG 錄音的質素還是甚麼?

之後是一大堆我聽不懂的東西:Schoenberg 的《Piano Concerto》Birtwistle 的《Secret Theatre》Ligeti 的《Aventures》、到法國旅行之前買的 Messiaen《Sept Haikai》、《Couleurs de la Cite Celeste》等等。越聽越多,都是聽不明,但都一直堅持聽,因為 Boulez 指揮的專輯,往往都因為 texture 上的細膩,永遠有一種令人緊張的 tension,所以就算聽不懂有時只坐下欣賞樂手們演奏著都帶來無限的聽覺刺激,欲罷不能。也許就是這樣從 face value 去開始欣賞複雜的樂曲,才令我有衝動去探索或嘗試去理解這些令很多人都敬而遠之的現代音樂。

一開始 Boulez 指揮主要是為了要演奏自己的音樂,久而久之卻開始指揮其他作曲家的作品。他極敏銳的耳朵令他能捉緊每一個細微的音符,所以他往往能準確地演出總譜內所寫的各指示,極忠於原著。當然,這樣的指揮風格很容易令到奏出來的音樂非常機械性,而且沒有「人性」。的而且確,Boulez 早期的錄音很多時都有這通病,令很多聽眾都不接受他的風格。然而,這樣的作風卻可以突出一首作品的結構。譬如說,Debussy 或 Ravel 的作品,很多演繹都流於表面美麗的印象派描寫,有幾多指揮會指出並強調 Debussy 結構上的一絲不苟呢?

多年來,這強硬派的現代主義者都指揮過世界上最有名的樂團,甚至令到極傳統的樂團開始玩前衛音樂。想聽柏林愛樂奏莫札特、貝多芬嗎?行,不過同時要聽無調性的 Schoenberg 和 Webern,不斷去挑戰聽眾對「古典音樂」的態度,不應只停留在 core repertoire 裏。最值得一提的,是他從 Leonard Bernstein 接手紐約愛樂,從熱情如火跳到冷靜沈實,一下子弄成樂手、領導層、聽眾和指揮之間的大僵局。1976 年他以 London Sinfonietta 為藍圖成立了 Ensemble InterContemporain,一隊由一大班獨奏家形成、主攻現代音樂的樂團,特地去為逐漸複雜的現代音樂提供 flexiblility,多年來得獎無數。

談了這麼多,以下是幾張我最喜愛的 Boulez 專輯:

Bartok: Piano Concertos Nos. 1 - 3
[link]

Bartok 的三首鋼琴協奏曲,爆炸力強勁,其難度之高令很多鋼琴家都不敢挑戰。三首作品,三種不同風格,由三個配搭演繹。和弦和層次都十分前衛的《第一》由完美主義者 Zimerman 和 Boulez 在芝加哥的老朋友 CSO 來挑戰,夾出來的節奏感令人熱血沸騰,soloist 與樂隊交流一絕,既不喧賓奪主,又能各展所長。

《第二》由 EMI 的 Leif Ove Andsnes 來客串,協奏的是世界頂級樂團柏林愛樂。在旋律上比《第一》更精彩的《第二》由 Stravinsky《The Firebird》中的《Lullaby》帶起,一首鋼協中有齊敲擊、唱詠式和其他非傳統技術,考腦力又考努力,是眾多鋼協中最難的其中一首。演奏主次分明,Boulez 指揮的柏林愛樂,強調了 brass 和 woodwind 的音層,令樂隊的的確確在「協」奏,而不是在「伴」奏。Andsnes 彈到最後連鋼琴也走音呢。

Bartok 寫給妻子的遺作《第三》由新晉法國鋼琴家 Helene Grimaud 和倫敦的 LSO 演奏。比較著重旋律的《第三》,沒有之前兩首那麼前衛複雜,洗盡鉛華,多了一份簡單淒美的感覺。Boulez 早期承認他不喜歡這作品,但老了之後好像有另一番體會。弦樂的部分很美,設定了每一個樂章的 driving pulse 後讓鋼琴唱她的驪歌,聽罷令人有點落寞/落幕的感覺。

由《第一》聽到《第三》,好像就是聽 Bartok 人生的寫照。在我的古典唱片中,這是我最最最喜歡的其中一隻。是 Bartok,亦是 Boulez。



Mahler: Symphony No. 2 "Resurrection"
[link]

我經常介紹古典音樂給一些一向只聽流行曲的朋友(或強迫他們聽),並順便介紹一下欣賞同一作品的不同版本時可以留意的地方。其中我最喜歡用的例子就是馬勒的《第二交響曲》。那邊廂有熱情如火的 Leonard Bernstein,將自己融入音樂裏,用自己的觸覺感動人心,另一方有 Pierre Boulez 用冷靜的思維去分析音樂的方向和結構,用音樂自己本身去交代細節,不加不減。我未聽過一個比這版本更直接清脆的《第二》,很多時馬勒交響樂的澎湃會令人忘記各樂器的細節,但 Boulez 令它們一一浮到表面,很美,真的很美。



Stravinsky: Scherzo fantastique, Le Roi des etoiles, Le Chant du Rossignol, L'Histoire du Soldat
[link]

Boulez 最受歡迎的專輯,相信是 Stravinsky 的《The Rite of Spring》。除此之外,他還錄了 Stravinsky 其他比較少被人注意的作品,如這張。其中以《Le Chant du Rossignol》(The Song of the Nightingale,夜鶯之歌)和《L'Histoire du Soldat》(A Soldier's Tale,士兵的故事)最突出。節奏明快,罕有地從 Boulez 聽到明顯的爵士演奏。



Messiaen: Sept Haikai, Couleurs de la Cite Celeste, Un Vitrail et des Oiseaux, Oiseaux Exotiques
[link]

Boulez 的音樂老師 Messiaen 八十歲生日,他聯同 Messiaen 的妻子 Yvonne Loriod 和 Ensemble InterContemporain 舉行了一場演奏會向老師致敬。全部作品都是鋼琴與樂隊的作品,有日本風味的《Sept Haikai》、玩音色和顏色的《Couleurs de la Cite Celeste》和兩首與雀鳥有關的作品,對 Messiaen 有較深入興趣的話,這張專輯會令你大開眼界。



Boulez: Pli selon pli
[link]

一首大型現代作品,居然錄了三次唱片。Boulez 的自家作品《Pli selon Pli》(Fold by fold,一層接著一層)是 Boulez 為女高音和樂團而作的最大型作品。作品分五樂章,基於詩人 Stephane Mallarme 的詩,亦是 Mallarme 的人生寫照。這首作品被改編了很多次,這是最近期的版本。Sony 的版本我沒聽過,Erato(現在的 Warner Apex)的版本比這個極端和 in-your-face,很強勁的演繹。DG 20/21 的這個有點寂靜,像不斷泛起大小漣漪的湖,靜靜的跳動,一直一直擴張,由 big bang 開始,由 big bang 終結,瀟灑的不帶走一片雲彩。



Boulez: sur Incises
[link]

要介紹 Boulez 的自家作品,很難不提《sur Incises》。上一篇提過,《Incises》是一首為鋼琴比賽而作的 set piece,入面有很多密密麻麻的(同一個)音和很多和弦和腳踏上的玩意,是一首火花四起的炫技曲。Boulez 將它重作,寫了九 part,三部鋼琴、三部豎琴和三組敲擊樂,甫開始便三十分鐘不停的來來回回放煙花。這張專輯,自 2001 年推出以來,已被重印三次,並摘下無數獎項。這就是那個 recording。



Boulez: Repons
[link]

當然還有《Repons》,見上篇






尚有不少佳作,恕不能詳述!

Berio: Sinfonia, Eindrucke (New Swingle Singers / Orchestre National de France / Warner Apex)
Birtwistle: Earth Dances (Ensemble Modern / DG 20/21)
Bruckner: Symphony No. 8 (VPO / DG)
Carter: Oboe Concerto, Esprit Rude / Esprit Doux, Penthode etc. (Ensemble InterContemporain / Warner Apex)
Debussy: Nocturnes, La Mer (Cleveland / DG)
Ligeti: Piano Concerto, Violin Concerto, Cello Concerto (DG)
Messiaen: Chronochromie, La Ville d'en haut, Et exspecto resurrectionem mortuorum (Cleveland / DG)
Varese: Ameriques, Arcana, Deserts, Ionisation (CSO / DG)
Webern: Complete Works Opp. 1 - 31 (VA / Sony)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