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March 2010

Pierre Boulez 85 特輯(三)

一、生平及作品
二、指揮家及專輯選
三、個人評價

用了三篇的空間去介紹 Pierre Boulez 這一位音樂巨人,為甚麼呢?

我從這老人家身上體會了很多新的價值觀,很多甚至超出純音樂或藝術欣賞的範圍,有些東西也是畢生受用的。

我想我最欣賞的是他後期的音樂態度,那種對前人持有恰當的尊敬、但同時又有膽量和能力去挑戰 status-quo 的精神。不斷擴張聽眾及音樂世界可容許的邊界,用的方法不是像教小學生那樣說教和 patronising,而是直接將世人往往沒有耐性或機會接觸的音樂,以比較的方式去將其變成固有的一部分,(如:將貝多芬和 Schoenberg 在演奏廳內直接比較,令人開始欣賞 Schoenberg,而演奏廳亦開始將 Schoenberg 放入 regular repertoire),令現代的作品在歷史上顯得有重要性,同時令聽者有自己思想的空間,(畢竟藝術音樂不只是為娛樂的,也是一個傳達哲學訊息的媒介)。更重要的,是他能突顯出現代的成就往往是基於前人所做的,我們做的只是延伸進化前人精神。有人說他在某方面的音樂方向執迷不悟,但從個人成就和他對音樂世界的貢獻來說,在這個動盪的世紀裏用實力、智慧和一定的尊重去確立自己的身份、風格和取得認同,我覺得甚為可取。當然嘛,同樣的態度也能套用在其他學術研究的範疇,這需擇日再談。

作為聽者,當你接觸一首作品時一開始除了要找動聽的旋律外還想了解一下音樂結構、中心思想等等,聽流行曲時,這有可能是讀讀歌詞或看看歌手訪問。在古典音樂世界裏,很多演奏家會為了製造某些音樂效果或有自己的見解而不跟足樂譜的指引去演奏,文雅的說叫「演繹」,但是好是壞也是見仁見智,沒有看過譜或沒有受過傳統音樂教育的聽眾卻有可能對作曲家的原意產生誤解。Boulez 在這方面的貢獻就是前篇提到的:他為很多作品提供了一個 benchmark。事實上,我也是因為 Boulez 而開始欣賞馬勒甚至 Bruckner 的交響曲,他令我這個 analytical mind 從結構上開始欣賞複雜得無從入手的樂章,繼而中心思想。當然還有他的現代音樂專輯,聽一聽就知道音樂世界也真的有無限的可能性,若不是 Boulez,很多美好音樂也許都不為人知。

Maestro Boulez,星期五生日快樂,祝你身體健康並希望你繼續為樂迷帶來好音樂。亦希望讀者們因為這三篇而有衝動去探索古典音樂,或 Pierre Boulez 的專輯,若這些音樂為你帶來生活上的快樂,我就很滿足了。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