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February 2012

個體回憶(下)

下篇是「啟發篇」,因為我會開始講道理。很赤裸的,最性感和最感性的算是這次了。有些道理,謹此獻給在過去一段時間在我這裏放下一點的朋友,希望你或妳也有一點啟發。



Sigur Rós - Untitled #3 (Samskeyti)
from ( ) (2002)
http://www.youtube.com/watch?v=OFZhxAQKb6U

種種的原因令我在學校裏開始有點名氣。但在學校裏鋒芒畢露是一把雙鋒刃,開始明白到樹大招風的道理,要同時兼顧對人有所交待和避免遭人話柄,其中一個在遍體鱗傷中學到的道理就是要謙虛的默默耕耘和學習溝通的技巧,小學時學到的道理,原來要在難堪中才領略到。第一次洗盡鉛華的時候發現,原來沒有語言,沒有題目,甚至沒有內容的流行曲都可以令人動容,簡單直接但不明顯,有時衝得太快會忘記細微但美好的東西。冰島樂隊 Sigur Rós 的這張完全無題大碟,正正就伴我過了這一段日子。


Do Make Say Think - If I Only...
from Do Make Say Think (1998)
http://www.youtube.com/watch?v=4uFwM9Bnp_I

也有另一個舒服一點的方法,但其實也算是逃避。能夠避免正面衝突的,可以選擇開闢一些新的領域,令自己有一個新的身份或形象,但這也帶來一個很大的壞處。越另顃,顯得的性格越鮮明,但越是偏鋒,就越是離群,最終只會成為一個被人佩服的孤獨人。要不要這樣做,就視乎你想做一個怎樣的人了。這指的是不單止是音樂上,而是所有範疇。音樂上,我開始去找一些很另類的東西去聽,我會聽 electronica、IDM、free jazz,甚至 country 和世界音樂。有一個 half-term,我這個不會溫書的懶人每日都在床上 loop 加拿大 post-rock 樂隊 Do Make Say Think 的《If I Only...》。這一首作品,標誌著那個時期的我。


陳奕迅 - 一切還好
【Great 5000 Secs】 (2005)
http://www.youtube.com/watch?v=MAuJhvXQ3PU

大學一開始是我最不安的日子,新鮮感和表面的榮耀過後,面對的是對新環境的不習慣、對生活的執著和對死亡的恐懼。當親人突然離去,當我在生命中開始要做重要的決定的時候,之後的幾個月都在動盪與惶恐中度過,心中會很心急去找一個 comfort zone,能抓緊甚麼就甚麼。有一天,我在旺角聽到陳奕迅的《落花流水》,駭然發現原來當時我最需要的 comfort zone 一直都在,只是我一直選擇不理而已,一種家的親切感覺,來自家的聲音。《落花流水》固然重要,但我卻選擇了陳奕迅的《一切還好》,但這與歌詞無關。也許你會明白,在黑暗的世界中顫抖時有一把熟識的聲音唱一首叫《一切還好》的歌對心靈是有多大影響。也許就是這一點幼稚的樂觀我才能夠在黑洞中活過來。


古巨基 - 花灑
【Human 我生】 (2006)
http://www.youtube.com/watch?v=VfMfi1yAiDE

命運有時是很奇妙的,在親人的死忌前幾日,另一位親人迎接了一位小生命。這好像是帶著一個訊息而來的:是時候放下了,如果放不下,就學懂接受現實,重要的是不要在這刻只是在悲傷中沉淪,做一個有用的人,向前看,做點有意義的事,只有正面的信念才可以生生不息,肉身不是永恆,但留下的正確價值觀、信念和貢獻才是永垂不朽的。但是,理性接受不代表感性也可以接受,我也在這個信念裏週旋了好一陣子。令我開始放下的,是王菀之寫給古巨基的《花灑》,選這歌也是與歌詞無關的,而且故事也有點神經質。又是「正常」的一晚,又是「正常」的生活,有一晚洗澡時在花灑下腦中突然出現了《花灑》中「啦啦啦」的 chorus,除了在收音機上聽過一兩次之外,我根本沒有聽過這首歌,揮之不去之餘,還令我第一次因為一首歌而哭到停不下來,那天那時--我現在還記得很清楚--天上好像傳來了一把似曾相識的聲音,那時我明了,是時候向前看了。


雷光夏 - 消失奏鳴曲
【臉頰貼緊月球】 (1999)
http://www.youtube.com/watch?v=2xjRx3WcU4U

選這曲更是奇怪,因為我不是特別喜歡雷光夏,也不是特別喜歡這歌,但偏偏象徵以下的一段時期的,我就只想到這歌。在療傷期的時候有兩樣東西要做。一是要回顧自己不堪回首的所言所行,因為有時過份保護自己卻令他人受傷,或者曾經將自己的不安有意無意的發泄在他人身上,如果可以彈一首消失奏鳴曲就將所有不快的記憶磨滅是多麼的好。但我選擇了正面地面對自己,越是不堪回首的就一定要更加回首,自私的原因是因為可以對自己有所交代,但更重要的是趁我還未用盡無情力送上最後一擊前,如果能夠彌補一點甚麼的話也許可以收復一點失地。另一樣要做的是要重新上路,發掘新的領域,重拾探奇的樂趣。拉朋友去一個未聽過的音樂人的音樂會,是我未做過的。那個朋友,到現在還是很好的朋友,而那個音樂人,就是雷光夏。


陳綺貞 - 小步舞曲
【Groupies 吉他手】 (2002)
http://www.youtube.com/watch?v=WjE3RapPQMI

我覺得我能夠完完全全地走出陰霾的時候,是畢業時,和之後的挪威之旅。用了四年才可以正式的揭去新的一頁,有點長吧。但之前的幾個月,是每個 undergrad 都要擔心的兩樣東西:finals 和論文,當中還夾雜著很多依依不捨的情緒等等,很老土的。坐在電腦前寫論文的時間,我有一個 playlist,當時的無限 loop 有方大同的《叫我怎麼說》、Jamie Lidell 的《Figured Me Out》和 Wynton Marsalis 的【He and She】大碟等。印象最深刻的是看著花園在細雨中的每一刻春逝,check 著 typo 地找 reference 聽老師的《小步舞曲》,這樣的環境就好像在反映我的學生生涯的最後一刻。當然,原來,一切還未結束,但這首歌就是我這一段的見證。


張懸 - 無狀態
【My Life Will...】 (2006)
http://www.youtube.com/watch?v=02lOA_p3FJI

在同一個地方重新開始,是一個很奇怪的經驗,但就給了我一個機會去重新認識劍橋這地方。由一個受教的身份變成一個同時受教又要教授的身份很有趣。當我重新接觸第一年 undergrad 的課程時,上天彷彿給我一個機會重頭來過,用不同的心境去活多一次,去趕功課,去趕 lab,我在這一年填了一個很大的罅隙。那是幸福的事。同時間,我亦感受到所有研究生都會經歷過的一段心路歷程,就是會開始反覆地問自己,我在做甚麼?我做的東西有甚麼意義?之後又可以做甚麼等?全世界人都會有這些問題,只是學術界中因為範疇太過專門所以無論是誰都一定會感到孤身走我路,特別會去想這些問題而已。再加上留在同一地方,而其他同學各有出路的時候,感覺就像被遺下了一樣,很多時都很迷茫。張懸的《無狀態》,音樂上很能反映一種無奈感,也是我當時的無限 loop。


Thelonious Monk Quartet (with John Coltrane) - Epistrophy
from At Carnegie Hall (1957 / 2005)
http://www.youtube.com/watch?v=F2s6LZUdYaU

我不是工作狂,也不會用工作去埋沒憂鬱,因為那是自己欺騙自己,大方承認有工作壓力有甚麼問題,壓力大而大方去玩,又有甚麼問題?但我工作時會忘我,可能是我本身也喜歡這「工作」吧。我不會忘記在實驗室聽 Thelonious Monk 做到深夜的日子,一世都不會。也可能這就是我對實驗室僅有的記憶,呵呵。


何韻詩 - 查理淑儀
【Ten Days in the Madhouse】 (2008)
http://www.youtube.com/watch?v=LUNB6h5DTt0

也許孤身走我路得久了,你會開始想很多哲學性的問題,例如你最想要的東西是甚麼,或者你欠缺的是甚麼,很虛無,但你知道,這些問題是很重要的。而且有些東西,往往是失去了才懂珍惜的。在一個同舟共濟的實驗室工作,很多東西講求溝通,遇著好一點的同學或同事會有多一點關懷,重要的是,這需要是雙向的。我開始發現,這幾年來我很少主動關懷別人,很多人際上的好意變得好像是理所當然的,在未失去這些關係前我決定用心去維持,小至注意言行,大至交流心得。多了溝通後,我聽了很多的故事,你會發現,很多軟弱的人其實有顆堅強的心,而外表堅強的人,也有需要一個擁抱的時候。一年內,我看到了和感受到了很多真感情,很多時都只是為了尋找一點 peace of mind,或一種小天地的大快樂,或者是為了另一個人。我發覺,知足很多時就是我最大的快樂,其次是,我知道我在快樂,為別人做的,我還在學習中。我很高興我在 2011 年內成功從一位辯論者變成一位聆聽初學者,我學到了很多,謝謝給我機會的人。何韻詩的《查理淑儀》,是第二首我聽到哭的作品,內容是關於一對夫妻小天地的大快樂。聽完這首歌和那些故事之後,我發覺我身邊其實有很多查理和淑儀。
 

王菀之 - 末日
【Cinema of Love】 (2011)
http://www.youtube.com/watch?v=UvyZe2dpshU

最後,我選了另一首黃偉文的作品,亦是第三首感動到我哭的作品,這是來自最初令我覺得香港樂壇還有很大希望的唱作歌手王菀之上年的派台作品《末日》。2011 年很多歌手都用末日做題材,謝安琪、張繼聰、C AllStar 等,你會開始覺得捉緊眼前一分一秒是「阿媽係女人」的概念,但想深一點,沒有人提到你也可能不會刻意去想「阿媽係女人」吧(正常情況下)。末日前,你想做甚麼?有耐性讀到這裏的朋友應該也想過。無論十二月發生甚麼事,末日對我來說是我離開這個世界的日子,我會想在離開前解答我之前提過的問題,和盡最大的努力去實踐。最近開始發現,做一個「成功的人」是一個目標,但成功地做一個「有用的人」有可能更有意義,當然,甚麼是成功甚麼是有用是觀點和價值觀的問題。有用的人,有可能是對其他人有點貢獻的人。我不會化解中東問題,不會拯救地球,但如果我的 technical skills 可以為大世界帶來一點小貢獻的話,也算不錯。當然,如果繼續擔當聆聽者可以為身邊人分擔一點的話,最少也有人受惠。也許我現在的目標,是要我自己的末日典禮因為我現在做的一點點而座無虛席。



我的故事暫時說完了,多謝大家讀到這裏。

這是一個不錯的練習。認識我的人有可能會發現一點點,不認識的可以笑笑算了。這二十首選曲我刻意不去挑選古典音樂,因為聽古典音樂,至少我吧,是要用另一種 mindset 去聽。這二十首作品帶來的都是很直接的感覺,我想 keep it that way。

十年後要再寫一篇,會有甚麼不同呢?碰碰撞撞地成長了,也許此刻只求做的只是無愧和無悔,和做一個「有用的人」。

最後,我可以邀請你也分享一下嗎?那年那夜收音機在播那首歌時你是在想著他/她嗎?還是明天的籃球比賽?抑或是在絞盡腦汁寫計劃書?趕功課、謄那篇無謂的文?有甚麼作品對你重要的,可以留個言嗎?

7 comments:

  1. 因為HOCC的『Ten days in the madhouse』那篇樂評(邊個有病?)而找到這個博客,之後就一發不可收拾,花了近一周的時間把『夜光之城』同埋『斥測樂壇』都看了一遍,感受很深,尤其是博主的精彩樂評。
    音樂之於我而言是不可缺少的如空氣一般的存在,更是呼喚某一段記憶的trigger,一些刻骨銘心的verse或者歌曲會把當年的一個場景還原成電影倒帶一樣,甚至是好似播DVD後退replay one clip的場景(咦,等等,不是這個,再往前一點,再往前,再往前5秒鐘左右。。。啊bingo,就是這個!),這個聽上去有點不可思議吧,但是的確是這樣的...也有過loop一首歌一直loop到天明,或者是在實驗室通宵加班但是耳機裡正播放著一場精彩絕倫的演唱會Live,於是枯燥的工作也變得有趣,如此這般的。
    之所以佩服博主,是因為我這個人實在是很懶惰,每次想寫點樂評或者music life的時候,多半都只是打個腹稿就悻悻作罷,攤手。至於通過歌曲回憶『那些年』,實在是一個浩大工程啊。
    但是麼,還是打開了itune稍稍地列了一個單子,儘管使用itune播放音樂已經是大一以後的事情了(中學時期的CD,MD,甚至小學時期的磁帶,有著一大堆讓我如獲珍寶的音樂);這個單子只是列舉了一些一提那些年就是pop up in the mind的歌曲,要是再分得細,恐怕花上成月來寫都未必夠啊。

    (排名不分先後)
    歐美:
    Yellow, trouble --- Coldplay
    聽yellow的時候大概是高一那陣子,01年左右,每到夜自修的時候就開著loop,loop到後面搞得自己都快崩潰了。青春,為賦新詞強說愁,文青,從yellow開始。。。
    trouble是第一首把我聽哭的coldplay的曲子

    Hey Jude --- The Beatles
    『Remember to let her into your heart, then you can start to make it better』,少年時期摯愛過的曲子,連同一個眼神都不敢給出暗示的初戀。

    Love Of The Heart Divine --- Chris De Burgh
    韓劇『女主播的故事』裡的一小段插曲,與歌詞無關,先入為主的曲調會把我帶回韓劇片中男女主角暢遊劍橋倫敦的溫馨場景,這感覺真不錯!

    Zombie --- The Cranberries
    原諒一下啊,在信息共享還不那麼發達的03年,可以想像我當時第一次聽到小紅莓主唱的聲線唱腔居然跟王菲如此相似的時候那種shock的程度。

    ================================================
    現在是美國中部時間凌晨1點。。。明天再來補上吧,呼,還是浩大的工程啊

    ReplyDelete
  2. 今日接著寫:
    Creep --- Radiohead
    既然回憶了高中年代就一定繞不開這首帶我入英倫搖滾之路的一首致命歌,這些年其實已經不大敢聽,敏感、甚至神經質的電台司令(那誰啊,把radiohead翻譯成收音機頭來著的。。。)之最直白又最血淋淋的情歌,開頭的密集鼓點與沉重貝斯就讓人透不過氣來,最終在Jonny兩聲如子彈發射般的吉他轟鳴之下,人的軟弱無處可躲,只得把自己撕碎了揉進那句『I'm a creep』裡。。。

    For Martha --- The Smashing Pumpkins
    我心目中『嗑藥』級別的兩支搖滾樂團——Nirvana涅磐與The Smashing Pumpkins碎瓜,很神奇的是在回憶的時候碎瓜的音樂面目反而更清晰起來,更奇怪的是曲目上我沒有選當年那首loop到把CD都弄壞的『Mayonaise』,而是選了那張滑鐵盧銷量『Adore』裡的一首『For Martha』。Master畢業之前的最後一個學期大約是我赴美甚至是人生中最down的時刻了吧,幾十個不眠之夜,只剩Billy夢囈一般的歌聲陪伴著我:Just past has let me be, returning as if dream, shattered as belief...If you have to go, don't say goodbye; if you have to go, don't you cry; If have to go, I will get by; Someday I'll follow you and see you on the other side...Long horses we are born, creatures more than torn, mourning our way home
    待到If have to go的chorus repeat臨近結束的時候,電子笛聲的加入,緊接著的吉他、鼓點、一直到最後的鋼琴聲,終於讓當時不堪重負的自己好好哭了一場。

    Suspended from the class --- Camera Obscura
    (青年人不能老是這麼blue啊,呵呵,那就選一首shining一點的吧。)『Imagine you and me』是個人很喜歡的一部有關倫敦的電影,而當時迷上這首歌多半也有點愛屋及烏的因素。後來do some more research的時候才發現Camera Obscura在拉丁文中是”昏暗房間“的意思,但是給人的感覺卻是撲面而來擋都擋不住的溫暖與清新,配合片中倫敦晨曦的鏡頭真是再對味不過。美國的秋日陽光美得讓我變得甚至貪婪:多呼吸一些乾燥微涼的空氣,也是好的。深秋的時候晨跑,這首歌一直都是保留曲目,單單聽著那句『I've a feeling that pigs might fly, might fly...I should be suspended from class; I don't know my elbow from my arse』,相信任何一個人都忍不住會心一笑的吧。
    (深秋的歌曲,還有另一首林憶蓮的『微涼』,等進行到港樂部分的時候再談好了)


    Cannonball --- Damien Rice
    我聽Damien Rice很晚,而且那張眾人口中贊不絕口的『O』裡出彩的作品也是難分伯仲,但是音樂之於我有時候甚至是一種畫面感的存在,所以那反反复复吟唱的『I can't take my eyes off you』依舊是抵不過這一句『Life taught me to die』,而開頭的一段清澈的吉他聲實在是夠美好。孤身走我路,走得久了,會不會也會幻想一下跟所愛的人在週末的早上一起做個blueberry pancake,等咖啡機嗶一聲響之後,用胖肚馬克杯斟兩份清咖,然後用手指有一下沒一下地敲擊著暖暖的杯肚,咪著眼,一點一點地享受最簡單的食物所帶來的最幸福的感覺?我知道我在發白日夢,可是這個白日夢,『只願缩到最小 彷彿不存在 就算我最愛你 情願好好遮蓋 化作了密碼 不公開』,因為『我一向都慣自言自語 沒別人愛』。怎麼變得淒淒慘慘了是不是?但是冇嘢啦,有發過已經夠美好,有些人有些事,放低比欲留更適合。何必要爭朝夕相處的福分,有這份相忘於江湖的牽掛,一輩子也足夠。

    ReplyDelete
    Replies
    1. WOW!!!
      非常感謝你的分享和讀我的 blog!
      你也是研究生/人員吧?既然兩天內都寫了兩篇這麼豐富的,何不開個 blog and make it regular?懶的話就要戒掉啊! ;-)

      前半關於聽音樂習慣的我有可能會另開一篇討論,到時再詳細回應吧。

      其實在選這二十首之前,我也有想過 Coldplay 的《Trouble》、Damien Rice 的【O】和 Radiohead 的【Hail to the Thief】!我想我們的經歷和口味頗相似的!

      再一次謝謝! :-)

      Delete
    2. 呵呵,應該是鄙人感謝博主才對!經常能讀到這樣的樂評和音樂體會實在是人生幸事!
      我現在是PhD研究生,在美國待了差不多快四年,目前從事biochemical engineering/fermentation方面的研究。
      開博的事情在考慮中,就怕自己不能堅持。就像這篇回复,本來計劃好一天回复一點的(比如歐美篇結束以後就要回顧港樂),結果又差不多要半途而廢,最近研究太忙,有分身乏術之感...
      快到spring break了,希望可以把後面的『那些年』音樂review給寫完吧。
      BTW,斥測樂壇面書主頁也是博主開的吧?前幾天的『鏗鏘集』討論讓我思考了很多,不如博主考慮寫一下自己的體會?

      再一次謝謝博主的文章!

      Delete
    3. 哈哈,其實我的 research 也很 bio,但是比較 chemical biology、blue sky 一點的。

      斥測樂壇不是我的 blog,是另一位有心人的啦。我也有 subscribe 他/她的 blog。我最近也很忙啊,又要寫 paper,又要 presentation,又有很多大大小小的東西要想,所以很難抽時間寫長篇的東西。有機會就寫寫鏗鏘集吧。

      有時間的話,也可以到 3cmusic 走一趟呀,鏗鏘集的三位樂評人都是從那裏來的。

      我就期待你的下一篇啦!
      (No pressure, horhorhor)

      Dele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