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February 2012

個體回憶(上)

因為黃偉文的 Concert YY,近日聽歌有點那些年,很多回憶一下子湧回來。於是弄了一個 playlist,挑了二十首對我很重要的作品(並不一定是 Wyman 的,也不一定是中文的),分享一下我聽歌的那些年。次序是隨時間排列的,但大概上篇是「回憶篇」,下篇是「啟發篇」。有些選曲有可能會令人意想不到。

這個星期香港樂壇最矚目的項目,莫過於黃偉文那星光熠熠的作品展。星期五網上論壇和社交網絡上人人都在討論彭羚,和李蕙敏,和高雪嵐。還有盧巧音。但除此之外,還有一個 second-order effect,那就是身邊的朋友很多都突然「那些年」起來。

無論是他和她在婚禮上選了《小玩意》,還是那小伙子在一角哭著聽《葡萄成熟時》,或恨那人那天變成《那誰》 ;是中年 i-banker 戴住勞力士慨嘆「用我尚有換我沒有,其實已用盡所擁有」,還是自己人唱著「永遠的忍耐,永遠不出來,世界將依然不變改」,抑或是樂天的人「就算知歲月無多,平實的生存每天好好過」,黃偉文的歌詞一定有一首曾經挑過你的心弦,或和你走過一段路。當《(你沒有)好結果》的前奏奏起,全場起哄,當然不是代表全場都是怨婦 Miss Havisham,而是全場都見證著一個集體回憶的回來,一個年代的回來,就好像全場一齊在 Facebook timeline 上回到一九九五年般,看到了這刻,又想到那刻,集體,但更個體。

這令我也突然那些年起來。人人都有獨自在黑夜聽歌的時候吧,哪怕聽到日光出現。

記憶是頗奇妙的東西,但聯想更是神奇。上一次迷戀那一段副歌時,我在做甚麼呢?世界又發生了甚麼事呢?離開香港後其實有一段時間我都沒有留意香港樂壇,令我「回歸」香港樂壇的,正正就是由黃偉文包碟、陳奕迅【Life Continues...】中的《落花流水》。

不聽由自可,一聽就從 iTunes 的媒體櫃找來很多屬於我那些年的作品,延伸至黃偉文以外的東西。選了二十首作品,弄了個 playlist,倒不如放上來分享一下。對我的聽歌風格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看看我的聽歌歷史。有些選曲有可能會令人意想不到,但當然,我的口味也變了不少。純粹好玩,無他的。



The Carpenters - This Masquerade
from Now and Then (1973)
http://www.youtube.com/watch?v=SZycHD29CpM

在有自己的珍藏櫃之前,小時候聽歌都是從家人的 collection 找來的。我的音樂 A B C 有 Eric Clapton,有 The Beatles,有貝多芬,有 Paul Anka,有徐小鳳。但要選這時期我最喜歡的一首歌,一定是 The Carpenters 翻唱的《This Masquerade》。The Carpenters 有很多首作品我都很喜歡,例如《Solitaire》、《We've Only Just Begun》、《Only Yesterday》、《(They Long to be) Close to You》等,但以《This Masquerade》最為騷靈,小調的旋律最特別,有種令人紙醉金迷的感覺。沒錯,我小時候就很老成,三歲定八十,冇計。而我亦因此學識了「masquerade」這個美麗的字。


Robbie Williams - Angels
from Life Thru a Lens (1997)
http://www.youtube.com/watch?v=luwAMFcc2f8

同樣是三歲定八十的習慣,就是我起身一開始一定要聽著音樂伴早餐,看一看一些 MV 才肯出發行回學校去。其中一首當年的無限 loop,就是離開 Take That 後單飛的 Robbie Williams 的《Angels》。經典中的經典。


王菲 - 郵差
【只愛陌生人】 (1999)
http://www.youtube.com/watch?v=CXKA0vM1j8s

我也經歷過坐在收音機前聽深宵點歌節目的日子,也試過為聽喜歡的 DJ 而躺在床上聽到早上六點,當時我很喜歡 903 【一切從音樂開始】的梁禮勤,聲靚又夠好玩,凌晨三時播 Beyond 講曼聯的女 DJ 相信只此一家。當時有很多很多好歌伴我度過了很多無憂無慮和「為賦新詞強說愁」的感性青蔥歲月,如聽《幸福摩天輪》時真的很幸福。那個時期王菲還活躍樂壇,其中一首每一次聽都會令我想到那個年代的,就是《郵差》。


Dido - All You Want
from No Angel (1999)
http://www.youtube.com/watch?v=G47dq_yrqLo

另一張當年的無限 loop,是來自 Dido 的。當年稍為有聽國際流行音樂的都一定會聽過 Eminem 的《Stan》,而很多人都是因為這首歌而認識 Dido 這把甜美的聲音的。印象中這張大碟當年很難買,在架上出現了一會兒就消失了很久,在沒有 Amazon 的日子,我在 HMV 都等了很久,碟中我最喜歡的是這首歌。


Travis - Side
from The Invisible Band (2001)
http://www.youtube.com/watch?v=vkVRfJU9lHo

我是保守派,人人都用 MD 的年代我偏要用 discman,貪聲靚,所以出街時都要放幾張唱片在隨身袋內,卻因為如此而得了第一次搭訕的機會。我說過這篇是那些年,沒錯吧。


Secret Garden - Sona
from Dawn of a New Century (1999)
http://www.youtube.com/watch?v=i3Zp6yoLzYo

之後懶有格調,要找一點外世的聲音來聽,或者對於當時的我來說,更加重要的是要告訴別人我在聽與眾不同的東西。當然,大前題是我本身也要很喜歡這些音樂。來自挪威的二人 New Age 組合就是當年不可缺少的脫俗作品。其實由似曾相識的《Song from a Secret Garden》到唱到街知巷聞的《You Raise Me Up》,都是出自 Secret Garden 的手筆。無論是幽怨的小提琴音,或是澎湃的大合唱,簡單的旋律就帶來了心靈上最大的治療效果,當年的很多個夜晚,和之後的很多個夜晚,我就是聽著他們過的。當中有很多作品我也很喜歡,但我選了比較偏門的《Sona》,沒有甚麼,情意結而已。呀,順帶一提,當年被我強迫聽 Secret Garden 的同學們,今天還是粉絲。


Diana Krall - Let's Face the Music and Dance
from When I Look in Your Eyes (1999)
http://www.youtube.com/watch?v=2C8c9eXM2AY

那些年,我會在唱片店流連,我每一個星期都會期待週末可以去中環某已成追憶的大型連鎖唱片店找東西來聽,喜歡的就買回家無限 loop。當時古典和爵士部門是同一間大房的,好奇下就拿起耳筒聽了推介的爵士大碟,那就是現今爵士天后 Diana Krall 的大碟【When I Look in Your Eyes】。那把磁性的聲線,一聽難忘。【When I Look in Your Eyes】是我的第一張爵士樂大碟,這張大碟為我開啟了之後無數的爵士音樂大門,而大碟第一首歌就是《Let's Face the Music and Dance》。


Björk - Unison
from Vespertine (2001)
http://www.youtube.com/watch?v=9PEybjgUj6U

一開始來英國時,有點不慣,不慣太早睡。住 dorm 的日子,十時就要關燈睡覺,對我來說是沒有可能的,但又不可以做甚麼,就只好戴上耳筒在不滋擾別人的情況下聽音樂。有一段時間我每晚都很期待這個「lights out 」的時候,就是這樣令我學懂如何關閉所有感官功能在黑夜中細聽音樂中所有細微的 details。那些年「lights out」的音樂歷奇中,我都細聽了很多大碟,但要數一生最難忘的,就是冰島天后 Björk 最驚豔的大碟【Vespertine】。這張大碟有很多細微的官能刺激,輕輕的刺你一針,微微的咬你一下,叫你痛一下又興奮一下,這些變幻莫測的感覺,好像從未回來過。《Unison》是大碟最後的一首歌,當左手愛上右手,是時候睡覺了。


Buena Vista Social Club - Pueblo Nuevo
from Buena Vista Social Club (1997)
http://www.youtube.com/watch?v=r7wGwnz7lOc

這是我第一次自己在英國買的其中一張唱片。在 Napster 的年代我的表哥介紹我聽這隊古巴老人組合,我很奇怪,亦不明白《樂滿夏灣拿》這齣戲中的人情味。但我就是有點不服輸的性格,就去 Oxford Circus 買了這張大碟來聽,聽不明白大部分唱的東西,但就偏是喜歡純音樂的這首 tango《Pueblo Nuevo》。當時的無限 loop 作品,亦可以算是我對音樂中的「人文」感到有興趣的啟蒙老師。


Elton John (feat. Stevie Wonder) - I Guess That's Why They Call it the Blues
from Too Low for Zero (1983)
http://www.youtube.com/watch?v=h6KYAVn8ons

這首歌對我很重要,因為她令我第一次感受到很大的榮耀。我並不是大大小小獎項的常客,因為我不喜歡比賽,而且我特別覺得用音樂去比賽是件極無謂的事情,但有時都要披上戰衣。中學時有很多 house competition,就好像《Harry Potter》中 Gryffindor 和 Hufflepuff 打 quidditch 一樣,可以很熱血的。其中除了各運動項目外最大的 inter-house competition 就是我們叫 house music 的比賽。其中一個環節就是要 arrange 一首流行曲,將她變成一首合唱曲,每一個 house 一首,就好像校際音樂比賽一樣。由於這是一個頗勞師動眾的項目而且練習時間也很長,所以去到最尾都很緊張的。當年我們選了 Elton John 的《I Guess That's Why They Call it the Blues》,arrange 後再參賽,我算是負責所有東西的人。過程中與很多人偶有磨合,也學懂了不少做人道理。最後脫穎而出,大家都感到很安慰,但更重要的是,我第一次感受到我小小的 contribution 可以為同伴們帶來重要的結果,這比個人榮耀來得更重要。



先談十首,下次再見。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