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June 2009

玩野失敗



中學時期時我已經有一個人所共知的聲譽。

自從我 Year 12 表演 Shostakovich 的《Piano Concerto No. 2》之後,聽眾知道,只要我一上場,他們就沒覺好睡。老師亦頭痛,因為我表演過後,那鋼琴一定需要重新調校。上大學後,情況依然。我是那專門表演現代音樂的破壞王,沒有特別需要的話,有關單位都不會與我接洽。

故事是這樣的。這處的 Music Society 搞年度音樂會,邀請了各畢業生演奏,最後有兩個單位毛遂自薦,一下子就填滿了四十五分鐘的 programme,而四十五分鐘都是十七世紀巴羅克時期的音樂,紙上談兵已經覺得悶的東西。

Music Society 的 committee 即時表示不滿,認為這 informal 的演奏會不需要那麼多 academic music,也不需要著晚禮服去表演那樣浮誇。然而沒有其他人願意在考試後立即練琴,無可奈何之下就找上門來,用粵語演繹大概如下:

木嘴,你咁鍾意玩野,俾個機會你破壞呢個 concert。整首現代野啦。
當然我一口答應,手頭上亦有多首巨大殺傷力的作品,最後選了 Prokofiev 的《Piano Sonata No. 3》,雖然說不上是非常前衛的作品,但在 Bach 與 Handel 中間加插一首 Prokofiev,算是非常不合作。而為了貫徹玩野的始終,我 casual look 上台,務求在噓聲中下台,令人離場是我的目標。破壞傳統藝術就是達達主義的精髓。

機關算盡都會計錯數。出來時觀眾居然一面倒的說那是一個好的 contrast,叫我下次再來玩野(注意:沒有人說我彈得好)。原來這裏的聽眾已厭倦了一年聽八個月的古老音樂,需要一些比較破格的東西來調劑一下。

只怪我去得不夠盡,作為藝術工作者,那是大失敗。知道內幕的人當然得啖笑,但我相信著禮服的那群人應該不是味兒,那是一個安慰獎吧。

10 June 2009

我的音樂宣言

新 blog 的分店,亦即是這處,只談音樂。

在舊址談樂,常常有人說:「我不斷有留意你的 blog 的,但你一寫音樂我就跟不上。你寫香港流行曲還好,外國流行都 OK,但一寫古典我就要放棄了。」這也難怪,因為在音樂層面上我也真的很少顧及讀者感受,因為我相信藝術興趣這東西也真像姜太公釣魚,會看的自然會看。搬家了,與其重蹈覆轍,不如斬件分拆重新上市,反正我一直有計劃開一個新的平台認認真真的寫碟評。很多朋友都經常叫我介紹不同類型的唱片,或我近期愛聽的,一次過寫到 blog 上,方便多了。

寫樂評的原因,是興趣,也是責任。既然自己有幸能夠接受傳統音樂教育,並且有機會接觸到不同類型的音樂,與不同背景的音樂人合作和交流,分享經驗心得是一件賞心樂事。

我平時會強迫一些思想比較開放的朋友去聽不同類型的音樂。我相信,作為一個好的音樂人,一個好的聆聽者或演奏者,並不一定需要有大智慧或學富五車。最重要的,是要像去花城看某牙醫一樣,要有一個開放的態度去接受不同的文化,享受不同的音樂風格。所以我不會刻意去規劃自己的音樂領域,我會寫古典、會寫爵士、會寫香港流行音樂,但我最希望的是可以介紹一些非主流音樂,特別是一些易聽但因為沒有商營機構去介紹而被人忽略的音樂,擴大討論範圍。

當然,這也不是一言堂。希望讀者們可以多回應我寫的,亦多介紹新的音樂給我聽。這樣我才有繼續寫的意義。